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婚姻法» 工伤赔偿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婚内工伤赔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工伤赔偿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婚内工伤赔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2024-01-03 00:00:45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最新婚姻法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婚姻法财产分割,婚姻法咨询,婚姻法司法解释;找律师,免费离婚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wwW.ZhaoSheng.Net工伤补偿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最新婚姻法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婚姻法财产分割,婚姻法咨询,婚姻法司法解释;找律师,免费离婚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

wwW.ZhaoSheng.Net

工伤补偿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工伤赔偿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

夫妻登记结婚后,丈夫因工作过程中不幸受伤获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赔偿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涉及对《民法典》第1063条第2项所规定的“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的理解。该规定源于2001年修改后实施的《婚姻法》第18条第2项规定。原来的《婚姻法》第18条第2项规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

比起《婚姻法》第18条第2项规定,可以明显看到《民法典》第1063条第2项做出了以下两点的改动:

首先,《民法典》拓展了可获得救济的损害的范围,将其由原先的“身体受到伤害”扩大到了“人身损害”,这使得本项在文义上可以囊括其他具体人格权和身份权受侵害所导致的损害;

其次,《民法典》第1063条第2项将具体列举的费用修改为具有概括性的“赔偿或补偿”,使得本项足以涵盖更多赔偿与补偿样态,如《民法典》第1179条规定的“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赔偿金”等。

一般认为,夫妻一方因劳动遭受事故伤害或者因职业病而通过工伤保险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属于其个人财产,实践中也有法院持此态度。

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婚姻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第14条即明确,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应为一方个人财产。

存在疑问的是,夫妻一方因工伤致残获得的残疾赔偿金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我国就残疾赔偿金的性质采纳劳动能力丧失说,认为它是用来赔偿受害人因身体权或健康权遭受侵害而残疾,导致其劳动能力丧失或者减少而遭受的财产损失的。但是,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第1款第1项有关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可知,在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理念下,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夫妻双方运用劳动能力所获得的收入均属于夫妻这一共同体。按照这一逻辑推理,那么因劳动能力丧失所取得的收入(残疾赔偿金),似乎也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如下情形:夫妻一方在分割完残疾赔偿金后很快起诉离婚,或直接起诉离婚并请求分割作为“共同财产”的残疾赔偿金。考虑到前述情形出现的可能性,一旦将残疾赔偿金定性为夫妻共同财产并进行分割,完全有可能出现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短于残疾赔偿金计算年限的情形,而这可能不利于因伤致残一方未来的日常生活。

为保护未来婚姻关系可能破裂的残疾方,技术上存在着两种可能的操作方案:第一,先将残疾赔偿金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在离婚时可以对因伤致残一方予以补偿,即先共同,再个人的思路;第二,先将残疾赔偿金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离婚时按照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将其中一部分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先个人,再共同的思路。

比较合适的做法可能是后者,即原则上将残疾赔偿金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但在具体计算时参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第71条关于军人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的处理模式,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将其中部分伤残赔偿金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计算时,具体年限可以采用人均寿命70岁减去定残年龄所得差额。


本文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林颖

文字编辑:王滢

婚后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家庭资产按照所有权取得时间不同分为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婚后共同财产,婚前婚后财产界定时间为结婚证记载日期,不是婚礼举办日期。

夫妻婚前个人财产指的是夫妻一方结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比如婚前取得的工资、奖金、车辆、房产等。婚后共同财产一般指的是结婚后一方单独或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但是特殊情况下,结婚后取得的财产仍然是夫妻个人财产。

一、夫妻双方约定婚后取得的某些财产归夫或者妻一方所有,夫妻既可以在结婚前,也可以在结婚后约定共同财产归属。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如一方婚后因工伤获得的伤残补助金、部队发给转业军人医疗费等,虽然这些费用获得的时间在结婚后,但是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如父母出资送给夫妻婚后的住房,购房合同或者转账附言中必须写明只给夫或者妻一方,否则就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如服装、化妆品等,贵重用品除外。如奢侈品包包、黄金钻石首饰,虽然是女性专用生活用品,但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如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房屋,因市场供需原因,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增值;再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因客观原因,婚后取得房产证。

夫妻离婚的时候,只能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约定,则不能分割夫妻个人财产。

工伤后,单位和社保基金各自支付哪些项目?如何计算?

(图源网络,侵删)

依据《社会保险法》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员工因工伤事故发生的费用,一部分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部分为用人单位支付。到底哪些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哪些由用人单位承担,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下面从承担的主体予以分类,将这些费用明细进行归纳,列个清单,供实务中参考。

一、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1、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超出目录及服务标准的医药费该工伤职工还是用人单位承担,目前实践中各地处理存在不同做法,较多地区的做法是用人单位不承担。

2、康复费: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未做统一规定。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未做统一规定。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需注意的是,辅助器具一般应当限于辅助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之必需,并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型产品。工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个人自付。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社平工资×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社平工资×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社平工资×30%。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

2、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9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8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8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75%;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工伤医疗补助金适用于5-10级伤残,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统一标准,具体标准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在各省的工伤保险条例或工伤保险办法中查阅。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当地社平工资×6;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

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资×40%(按月支付);

其它亲属:死者本人工资×30%(每人每月);孤寡老人或孤儿: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时上述抚恤金之和应≤职工月工资(按月计算)。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

2022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948240元。

因《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统一执行,故2022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948240元,这个标准没有地域之分,全国统一。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注:实践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确定。

计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时是否包括加班费,实务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

《上海高院民一庭调研与参考》(〔2014〕15号)倾向认为,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不应包含加班工资。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5-6级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在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支付,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7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60%。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适用于5-10级伤残,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统一标准,具体标准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在各省的工伤保险条例或工伤保险办法中查阅。

(四)停工留薪期护理费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如果单位未安排护理,则由单位支付护理费。一般可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支付。

(五)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费用承担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费用均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六)不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的费用承担

用人单位未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注:以上计算方式中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图源网络,侵删)

依据《社会保险法》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员工因工伤事故发生的费用,一部分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部分为用人单位支付。到底哪些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哪些由用人单位承担,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下面从承担的主体予以分类,将这些费用明细进行归纳,列个清单,供实务中参考。

一、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1、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超出目录及服务标准的医药费该工伤职工还是用人单位承担,目前实践中各地处理存在不同做法,较多地区的做法是用人单位不承担。

2、康复费: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未做统一规定。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未做统一规定。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需注意的是,辅助器具一般应当限于辅助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之必需,并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型产品。工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个人自付。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社平工资×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社平工资×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社平工资×30%。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

2、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9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8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8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75%;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工伤医疗补助金适用于5-10级伤残,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统一标准,具体标准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在各省的工伤保险条例或工伤保险办法中查阅。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当地社平工资×6;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

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资×40%(按月支付);

其它亲属:死者本人工资×30%(每人每月);孤寡老人或孤儿: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时上述抚恤金之和应≤职工月工资(按月计算)。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

2022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948240元。

因《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统一执行,故2022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948240元,这个标准没有地域之分,全国统一。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注:实践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确定。

计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时是否包括加班费,实务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

《上海高院民一庭调研与参考》(〔2014〕15号)倾向认为,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不应包含加班工资。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5-6级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在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支付,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7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60%。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适用于5-10级伤残,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统一标准,具体标准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在各省的工伤保险条例或工伤保险办法中查阅。

(四)停工留薪期护理费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如果单位未安排护理,则由单位支付护理费。一般可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支付。

(五)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费用承担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费用均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六)不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的费用承担

用人单位未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注:以上计算方式中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WwW.bianHuLvshi.CoM法律咨询网-专业的法律信息咨询网站,汇集离婚律师,刑事律师,劳动仲裁请律师,律师事务所查询,律师免费咨询,婚姻家庭,债务纠纷,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您身边的私人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电话:17898872021